张岩, 王琼仙, 邓美洲, 高恒逸, 丁蔚楠, 敬永红, 刘凤, 刘沙, 胡腾, 罗丹序, 苏娜, 刘叶
摘要 (
)
PDF全文 (5435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保四川盆地川西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的开发效果,以该气田为研究对象,综合薄片、压汞、测试等资料,分析了储层特征、气水分布等影响开发效果的核心地质因素,确定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 该气田处于龙门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构造为北东 — 南西向展布的长轴状断背斜,呈北高南低的格局,金马构造及鸭子河构造翼部层间小断层和彭县断层伴生小断层较发育;② 沉积相为潮坪相,沉积亚相主要为潮间 — 潮下带亚相,有利沉积微相为云坪、藻云坪,横向展布相对稳定;③ 储层为白云岩薄互层,具有“千层饼”特征,纵向分为上下两段,具有上薄、下厚的特征,整体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储集空间可分为溶蚀孔隙、溶蚀孔洞和微裂缝3种类型;④ 气藏由北向南不同构造的气水界面逐步降低,呈北高南低分布。结论认为:① 按照效益优先、少井高产、有效接替、持续稳产的原则,以构造高部位为优先建产主体目标区,采用一套开发层系,以下储层为主,兼顾上储层,局部细分层系;② 该气田处于人口稠密区,采用丛式井组,集中部署大位移、长靶间距大斜度井,提高单井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③ 优化不同类型气井合理产量,确保边水整体均衡推进;④ 在主体区进入稳产末期,外围有序接替,实现气藏长期稳产,进一步提高了气藏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