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彤, 张本健, 温中林, 王旭丽, 孙志昀, 胡婧, 雷明, 马宇含, 梅杰
摘要 (
)
PDF全文 (9189KB)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川西北剑阁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沿开江 — 梁平陆棚西侧台缘沉积区大面积分布,受前期地震资料品质、生物礁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制约,缺乏对大型礁带内部的细节刻画。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区内生物礁发育类型的认识,剖析礁带内部单个礁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满足该区生物礁气藏精细开发的需求,基于区内钻井资料和新一轮“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三维地震数据,分析了礁 — 滩相单井岩电特征、不同类型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和地质特征等,提出了井震结合开展生物礁精细刻画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 剑阁区块长兴组生物礁受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影响,整体发育5种类型的礁体,具有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多排生长的特点;② 在对单井 — 剖面生物礁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开展了长兴组顶精细解释,通过残余厚度法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陡坡型生物礁的三维空间分布表征;③ 创新利用礁体“上隆凸起”及礁间水道“下凸透镜”的地震几何特征开展基于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的曲率体属性生物礁刻画,能够对大型礁带内部单一小礁体的发育边界实现精细刻画;④ 剑阁地区预计可以新增多个潜力开发区,可为下一步生物礁气藏精细开发提供支撑。结论认为,井震结合并充分利用礁体地震反射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开展针对性的生物礁敏感属性刻画结果与实钻井吻合程度高,有助于单一礁体平面分布预测和该类气藏的高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