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6-28
  

  • 全选
    |
    战略与政策
  • 张颙, 何春蕾, 杜波, 董振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536KB) ( ) 可视化 收藏
    像欧美国家那样通过“气与气”竞争方式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为此希望从中国油气价格改革的比较中找到加快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 工业和市场结构的相同或相近以及都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两者具有诸多共性,都需要财政、税收政策相配合;② 石油价格的改革方式是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制定国内成品油价格,在高油价时对国产原油征收特别收益金;③ 从长远看,将采取与理顺石油价格相同的方式理顺天然气价格,也就是要允许进口气至少要按到岸采购成本顺价销售以及国产气的销售价格与进口气接轨,但在现阶段采取国产气与进口气综合定价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结论认为,要加快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需要采取与石油价格改革不同的政策设计,使上游供气企业在放开价格的情况下更愿意按照国产气与进口气综合定价的方式销售天然气,而不是按照国产气与进口气价格接轨的方式销售天然气,具体做法是:① 对于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上游供气企业采取收益监管,规定其国产气勘探开发的准许收益率和销售每立方米进口气的准许利润,如果年度实际收益超出了政府准许收益,超出部分以特别收益金的形式上缴国家财政;② 对上游供气企业采用收益监管后除居民用气的门站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其他用气的门站价格完全市场化,条件成熟后居民用气的门站价格也完全放开;③ 合理确定上游供气企业的准许收益以及建立健全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
  • 地质勘探
  • 刘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1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5489KB) ( ) 可视化 收藏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伊陕斜坡之上,上古生界构造较为平缓,断裂不发育,属于强非均质性的致密砂岩气藏,油气近源聚集。大28井区位于大牛地气田北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一段盒1-1亚段为主力开发层系之一,辫状河沉积特征明显。为了厘清该井区主力开发层系的沉积特征,以盒1-1亚段沉积微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露头、岩心、测井资料,识别出辫状河道、心滩、泛滥平原共3种主力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① 盒1-1亚段可细分为盒1-1-1、盒1-1-2两个小层,共发育4期河道,垂向、侧向叠加均表现出正韵律特征,单期砂体保存完整,剥蚀不明显,河道多次冲刷导致厚层泥质沉积较少,局部发育细粒薄夹层,为高能辫状河道沉积;② 砂体沿物源向南连片推进,主河道位置不变,具有中部厚、两侧薄的特征,北部砂体更为发育,以粗粒沉积为主。结论认为:① 盒1-1亚段砂体叠置规律复杂,厚度与含气性存在明显差异,心滩有效砂体厚度超过6.5 m,辫状河道有效砂体厚度小于4.0 m;② 气层在心滩与辫状河道沉积微相中均可发育,尤其是在二者演变区域,受水流冲刷影响,砂质更纯,泥质含量低于15%,自然伽马值介于45~70 API,砂体物性更好,含气程度更高,可以作为后期开发、措施井位部署的参考依据。
  • 李润彤, 张本健, 温中林, 王旭丽, 孙志昀, 胡婧, 雷明, 马宇含, 梅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19-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9189KB)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川西北剑阁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沿开江 — 梁平陆棚西侧台缘沉积区大面积分布,受前期地震资料品质、生物礁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制约,缺乏对大型礁带内部的细节刻画。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区内生物礁发育类型的认识,剖析礁带内部单个礁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满足该区生物礁气藏精细开发的需求,基于区内钻井资料和新一轮“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三维地震数据,分析了礁 — 滩相单井岩电特征、不同类型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和地质特征等,提出了井震结合开展生物礁精细刻画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 剑阁区块长兴组生物礁受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影响,整体发育5种类型的礁体,具有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多排生长的特点;② 在对单井 — 剖面生物礁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开展了长兴组顶精细解释,通过残余厚度法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陡坡型生物礁的三维空间分布表征;③ 创新利用礁体“上隆凸起”及礁间水道“下凸透镜”的地震几何特征开展基于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的曲率体属性生物礁刻画,能够对大型礁带内部单一小礁体的发育边界实现精细刻画;④ 剑阁地区预计可以新增多个潜力开发区,可为下一步生物礁气藏精细开发提供支撑。结论认为,井震结合并充分利用礁体地震反射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开展针对性的生物礁敏感属性刻画结果与实钻井吻合程度高,有助于单一礁体平面分布预测和该类气藏的高效开发。
  • 刘晶, 梁子锐, 张煜颖, 贺鸿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27-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4836KB) ( ) 可视化 收藏
    川东地区处于四川盆地油气富集带,其下组合为重点勘探领域,虽历经多年勘探却未取得战略性突破。近期,川东地区平桥构造寒武系盐上领域测试获工业气流,证实了该领域具备油气勘探潜力。为了明确其油气成藏类型,以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沉积储层特征、源储配置关系及油气动态成藏过程,指出了川东地区洗象池群源 — 储对接型天然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 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 —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段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3%,气源条件优异;② 川东地区洗象池群微古地貌高点周缘发育台内浅滩储层,储层受到裂缝和溶蚀作用改造;③ 川东地区中构造层内发育逆冲断层,使得下盘五峰组 — 龙马溪组“源”与上盘洗象池群“储”形成侧向对接关系,洗象池群气藏与五峰组 — 龙马溪组页岩气同源证实了侧向供烃的有效性。结论认为:① 研究区存在以五峰组 — 龙马溪组为有效烃源岩,洗象池群白云岩为储层,以高陡构造带断层相关背斜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的“新生古储、源 — 储对接、侧向供烃”的晚期天然气成藏模式;② 良好的源储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高源 — 储对置程度提高了成藏效率,页岩气藏晚期抬升泄压提供气源充注。
  • 开发工程
  • 刘金海, 余焱群, 王本升, 舒笑悦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3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590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预判气井井筒积液状态,以便于科学制定气井的排采工作制度,以储层含水饱和度高、气井普遍产水且井筒积液的致密气井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油套压差法、流态判别法、动能因子法、临界流速法等井筒积液诊断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① 临界流速法判断井筒积液较为简单,是目前判断井筒积液应用范围最广的方法,也是目前井筒积液识别准确率较高的方法;② 临界流量法只是提出了气携液的必要条件,并没有解决最大携液量的问题,因此该方法对大气液比气井的积液判断准确率较高,而对于中低气液比的气井积液识别率仅为50%左右,该方法需要优化提升。结论认为:① 基于临界流速法,补充判别条件,修正判别依据,是提高井筒积液识别率的有效途径;② 采用李闽模型筛选“积液”井及Turner模型筛选 “未积液”井,其他井采用气携液的充要条件判别,整体上井筒积液识别的正确率达到88.5%;③ 所提供的方法是对临界流速法判别井筒积液的很好修正,积液识别正确率能够满足现场要求。
  • 路建欣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3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718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认识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气井上调产量后的动态变化,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东胜气田的锦58井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提产井按提产幅度、液气比大小分级,分析了整体以及单井的压力、弹性产率、递减率、预测最终采出气量EUR等生产动态指标,总结提产后气井的生产规律,同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气井上调产量后会伴随压力瞬降,且随着提产比例的增大,压力及EUR损失越大;② 提产气井液气比越高,提产后对压力、EUR影响也越大。结论认为:① 在满足产量需求的同时还应保证气井稳定的生产,致密含水气藏提产气井应尽量优选液气比小于3 m3/104 m3的气井,并且要将提高配产比例尽量控制在50%以下;② 致密含水气藏开发过程中应通过合理配产将生产压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近井地带的压降速度和地层流动能力,延缓气井进入低压阶段,保证后期连续稳定生产,提高单井EUR
  • 刘伟, 朱礼平, 潘登雷, 周楚坤, 梁霄, 刘小斌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44-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1149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加快实现深层页岩气田效益开发,以四川盆地南部WR气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钻井提速提效的难点,通过优化井身结构、强化钻井参数、集成提速工艺、创新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优化轨迹控制等专题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该气田钻井提速提效的技术方案。研究成果在深层页岩气应用了146口井,完钻了122口井,平均机械钻速为8.95 m/h,平均钻完井周期为93.60 d,优质储层钻遇率达98.40%。研究结果表明:① ∅215.9 mm钻头完钻的三开制井身结构能够满足优快钻井的需要;② 垂直钻井技术和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技术能够实现上部井段钻井提速,保障平台防碰安全;③ 强化钻井参数(大排量、高钻压、高转速)是提高钻井提速、提高清砂效果的有效手段;④ 防喷导流钻井技术有利于解决中二叠统茅口组-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喷漏同存技术难题;⑤ 复合钻井液是减少油基钻井液用量、减少油基岩屑产生量、降低环保压力的有效途径;⑥ “旋转导向+方位伽马”能够减少轨迹调整,与“MWD+近钻头方位伽马+耐油螺杆”配合,能够实现长水平井提速提效和优质储层钻遇率。结论认为,所形成的深层页岩气钻井提速提效技术可以解决WR气田钻井技术难题,可以为国内外深层页岩气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 经营管理
  • 余果, 陈艳茹, 李海涛, 罗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5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945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外对天然气产量风险量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敏感因素的选取和量化评价存在着不确定性。为了充分认识天然气规划产量目标风险主控因素,为规划产量目标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建立了规划产量目标风险量化评价模型及流程,实现了对规划产量目标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 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产量的量化函数,是定量化评价天然气产量风险的核心技术;② 引入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结合产量构成原理,按照气田主要开发阶段,分探明已开发气田、探明未开发气田和待探明储量气田三类生产主体建立产量概率模拟模型,可以有效模拟理论上可能发生的任意参数组合,突破以往预测结果为一个数值的局限;③ 实例应用效果表明,该风险量化评价模型能够科学评价产量目标风险大小,可为辨识和降低战略规划风险、制定规避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力支撑了中长期规划方案优化。
  • 市场与价格
  • 佟敏, 陈忠源, 党乐, 崔亚茹, 马善为, 李凯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59-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491KB)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准确预测其需求量对于天然气政策制定、生产和贸易等均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回归分析、灰色模型等方法对天然气需求量预测仅仅考虑时间因素,无法保证预测的准确性。近年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天然气需求量预测被证实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算法优化,而对于天然气需求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则较少。基于此,采用灰色关联度法(GRA)、平均影响值法(MIV)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天然气需求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特征筛选,以简化和优化神经网络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① 三种方法均能显著降低神经网络预测误差,其中MIV法效果最佳,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从9.077%降至0.983%;② 较之于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三种方法特征筛选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9-2025年的天然气需求量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而灰色模型预测结果偏大,表明所建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对天然气需求量的中长期预测。
  • 改革与创新
  • 何晋越, 沈积, 李映霏, 田飞, 张晓朋, 王蓓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6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620KB)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自我国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以来,国有油气企业在构建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形成相匹配的治理能力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了确保国有油气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梳理公司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概况总结了大型国际油气公司和国内典型国有企业治理实践取得的有益经验,并针对国有油气企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5点建议:① 党建引领,推进党建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② 找准关键,抓好企业治理体系建立和治理能力评价;③ 因企制宜,服务企业战略目标实现;④ 充分授权,强化治理体系结构和机制建设;⑤ 落实抓手,助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结论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 党录瑞, 何家欢, 刘茂仓, 黄媚, 孔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7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574KB)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油气公司目前达成了“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国家能源局在《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清洁低碳为发展目标”,油气行业面临低油价和清洁化、去碳化的双重挑战,越来越需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打开日益复杂的局面。为了充分运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通过回溯该公司的发展历史,明确了实验室在油气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创新发展与建议。油气田企业的实验室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主动寻找突破点。研究结果表明:油气企业需加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投入,正视制约实验室发展的客观问题,明确实验室探索未知领域的主体力量身份,坚定信心依靠实验室实现科技创新,在能源科技创新和生产减碳化等方面持续攻关与探索,在从资源为王向技术为王、从高碳化石向低碳无碳的“两大转变”的世界能源发展关键时期中占得先机。
  • 杨铎, 余晓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 16(3): 78-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2.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512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加大低碳能源发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基于能源绿色转型、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打造“天然气大庆”的背景,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成都国际天然气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设想。研究结果表明:① 从理论与实践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四川良好的天然气产业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成都建立国际天然气产业园区的潜力与优势;② 建立成都国际天然气产业园区理论价值是现行国际产业园区理论的创新与拓展,实践价值在于促进“一带一路”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③ 园区应具有平台、整合、带动、辐射等多功能定位,充分体现高标准、绿色低碳、开放包容、现代化、共享、共赢、共生的特点;④ 园区以政府搭台,绿色引领、企业主导,园区支撑,产业链合作、金融配套、全球开放的多元主体互动与联合机制,集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各要素的全面有机合作。结论认为:建立成都际天然气产业园区意义重大、并且必要可行,应尽快落地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