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6-28
  

  • 全选
    |
    地质勘探
  • 张占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6903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东胜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气藏气水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以该区J72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盒2段、盒3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近年来的勘探开发资料进行地层水特征分析、测录井气水识别及地质背景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下石盒子组地层水具有明显的CaCl2型水特点,地层封闭性好,为沉积残余水,主要包含自由水、束缚水和毛细管水,其中毛细管水为主要产出水类型;② 通过声波时差与补偿中子测井重构,结合录井气测形态判别,能够对气水层进行有效识别;③ 气水空间分布主要有孤立水体、上气下水、气水混层等类型,气层主要发育在J72井区南部与北部局部构造高部位,水层主要发育在该井区西部;④ 气水分布主要受断裂封闭性、局部构造、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北部断裂封闭性具有分段性,天然气差异成藏,局部构造有利于天然气富集,非均质性形成岩性封堵与差异富集。结论认为:① 该盆地北缘气藏差异富集,形成了4种气水空间分布类型;② 气水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气藏富集区主要分布在J72井区南部和北部局部构造高部位。
  • 袁东山, 董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1911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认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探区内梓潼凹陷陆相烃源岩的品质,有效指导该区陆相层系油气勘探部署工作,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富集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盆地梓潼凹陷MY1井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须家河组三段至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烃源岩岩心及岩屑样品,开展总有机碳含量分析、岩石热解分析、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色谱分析鉴定、全岩显微组分鉴定与类型划分以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分析了MY1井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特征、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以及有机岩石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MY1井自流井组烃源岩基本为非烃源岩,须家河组须三段和须四段为较好 — 好烃源岩,须五段为一般 — 较好烃源岩;② 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沉积于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咸水还原沉积环境,后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洗及生物降解作用。
  • 梁子锐, 刘晶, 熊治富, 王银, 潘蓓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14-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5949KB)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对四川盆地寒武系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多套层系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表明该盆地寒武系纵向上具有丰富的挖潜空间。为了明确川北元坝地区下寒武统仙女洞组的油气勘探潜力,以仙女洞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仙女洞组的沉积背景及平面展布、储层特征与发育主控因素、有利储层分布、成烃成藏条件、有利区带等。研究结果表明:① 早寒武世四川盆地早期拉张形成的绵阳 — 长宁裂陷槽逐渐被填平,自南向北关闭,仙女洞组沉积期大部分台地化,川北地区残余了局部的隆洼格局,发育浅滩储层;② 储层岩性主要为鲕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云质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等,储层发育主要受浅滩相带和白云石化控制;③ 预测白云石化浅滩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 — 西部地区,烃源条件优越,保存条件好,发育高角度通源断裂,可垂直供烃,油气成藏条件匹配度高。结论认为,川北元坝地区仙女洞组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油气勘探潜力较大,其中研究区中 — 西部地区为有利勘探区带。
  • 天然气开发
  • 余果, 李海涛, 方一竹, 李龙, 张黎, 刘曦翔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2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2740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认识古老岩溶缝洞型超深层大气田的开发规律,科学制定开发对策并带动同类型复杂气藏高效开发,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高石1井区上震旦统灯四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藏开发方案实施情况及取得的主要地质认识,同时讨论了开发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 开发方案执行期间,该气藏的构造细节、地层展布特征、储层厚度与储量提交阶段的认识基本一致,台缘带沉积模式认识、灯四段1小层储量可动性、灯四段2+3小层孔隙度为2%~3%的储层储量可动用性与开发方案设计相比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气藏实际可动用储量增加600 × 108 m3以上;② 得益于动用储量的增加,气藏单井产量、开发规模较方案设计值大幅度提高,开发效果好于预期;③ 突出质量效益和成本控制,主要经济指标优于方案设计值,内部收益率达20%以上,实现了对该古老气藏的高效开发。结论认为:① 气藏遵循科学开发程序,先开展评价,明确主要技术指标之后大规模择优建产,灯四段低孔、低渗非均质大型气藏实现了高效开发;② 应加快气藏后续接替稳产资源评价,并开展接替有利区和接替区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研究,以期指导气田长期高效稳产。
  • 张俊成, 朱炬辉, 石孝志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29-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1502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井套管变形后难以分段压裂的问题,针对填砂暂堵技术开展优化设计,开展了室内支撑剂颗粒的缝内暂堵实验,研究了填砂暂堵时高浓度支撑剂在狭窄缝口的堵塞行为,结合统计分析探究了缝内高浓度砂塞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 室内模拟实验结果及灰色关联分析显示,裂缝暂堵压力峰值的主控因素是支撑剂颗粒配级,在大尺寸支撑剂作为骨架的基础上,补充足量小尺寸支撑剂颗粒能够有效提高暂堵压力;② 室内模拟实验结果及灰色关联分析显示,暂堵稳定时间的主控因素是支撑剂浓度,提高浓度(砂比)有利于稳定暂堵层结构,较之于石英砂,表面光滑的陶粒颗粒其桥接结构更容易崩塌,形成的暂堵层更易失稳,因而石英砂更适用于填砂暂堵;③ 研究初步拟合出填砂暂堵工艺的设计准则,能够量化计算出给定支撑剂颗粒级配条件下堵塞裂缝缝口所需要的最低浓度。结论认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川南页岩气开发中填砂浓度、支撑剂粒径等关键工程参数设计。
  • 黎承银, 李明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35-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2459KB)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大面积含气,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但不同地区不同层段的天然气产能具有显著差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复杂,主力勘探目标不明确。为了明确川东北须家河组不同地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落实有利勘探目标,基于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地震资料和勘探实践,以川东北元坝西部地区、元坝中东部地区及通南巴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须家河组构造差异及其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指出了川东北不同地区构造改造对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储、成藏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明确了有利勘探目标。研究结果表明:① 元坝西部地区为弱构造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具有源内成藏优势的须三段钙屑砂岩气藏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目标;② 元坝中东部地区为构造过渡变形区,须家河组断层发育,具备下生上储成藏优势的须四段气藏是有利的勘探目标;③ 通南巴地区为海相断层、陆相断层叠加强构造变形区,沟通海相地层的深大断层发育,具备“海陆双源供烃”优势的区域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区。
  • 钻井工程
  • 郝少军, 安小絮, 施晓雯, 江林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4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1085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破解柴达木盆地昆特依构造超高温钻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以该构造昆1-1井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其钻井难点的基础上,开展了超深井配套钻井技术研究。通过对抗 210 ℃聚胺有机盐钻井液配方优化、个性化钻头优选、提速工具优选以及超高温防漏堵漏配方的优化,形成了一套针对昆特依基岩地层的超高温钻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 超高温钻井液老化72 h后,高温高压滤失量保持在10 mL以内,流变性能优良;② 筛选的阿特拉钻头及扭力冲击器组合,提速效果明显,较之于邻井昆2井四开、五开机械钻速提高了10%以上;③ 现场应用雷特抗高温堵漏材料,地层承压能力有效提高,最高承压能力提高到了当量密度2.07 g/cm3,顺利完成了柴达木盆地第一超深井的钻探任务。结论认为:① 针对昆1-1井优选的聚胺有机盐钻井液体系,有效解决了钻井液超高温减稠和悬浮携带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超高温高压滤失量得到了有效控制;② 针对昆1-1井优选的钻头及工具组合、抗超高温防漏堵漏配方,有效解决了现场技术难题,为柴达木盆地超深井钻探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 向文刚, 何银达, 吴云才, 胡超, 赵鹏, 周忠明, 何川江, 王春雷, 吴镇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1123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认识清洁完井工艺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构造迪那2气田高温高压气井的应用效果,以D1井下入带配置可溶孔塞筛管的清洁完井管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温高压气井常规完井管柱无法充分替出井底重浆造成的后期生产制约因素及打捞风险。研究结果表明:① D1井完井后放喷测试,日产天然气量为48.6 × 104 m3、日产油量为46.7 m3,远超地质设计要求指标;② 清洁完井管柱酸化前的完整性在施工中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清洁完井工艺在库车山前的应用是成功的。结论认为:① 清洁完井管柱下至射孔底界附近,能充分替出井底重浆,实现清洁完井,同时可实现完井后的储层均匀改造;② 可有效延长生产中砂埋周期,同时保留后期连续油管冲砂作业的完整井筒条件;③ 在后期修井,清洁完井管柱可不倒扣分段高效打捞,降低作业风险;④ 清洁完井工艺在库车山前的成功应用,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超深高温高压气井清洁完井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市场与价格
  • 徐建闽, 李潇, 杨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54-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773KB)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9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将所持有的油气管道相关资产移交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标志着其正式开始运营。为了使传统油气企业更好地应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改革和天然气资源的产、运、销分离给LNG市场带来的变化,通过分析油气管网独立后的国内LNG市场新格局,对中国石化这一代表性企业近年来的LNG业务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管网成立前后中国石化LNG经营形势的变化进行研究,提出了围绕市场开发、销售管理与客户服务三个方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石化凭借丰富优质的资源快速占据了新增LNG市场,实现了销售量的迅猛增长,但在基础设施布局、盈利能力、用户黏性培养和市场竞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② 油气管网独立提升了进口LNG资源的多样性,导致了下游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优化了管道天然气资源的配置,促使中国石化等传统企业将重心转移到终端市场;③ 根据SWOT矩阵的分析结果,油气管网独立也为中国石化的LNG市场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而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围绕终端市场的开发与布局采用更精细的价格管理方案与销售管理方案。
  • 王莅, 马玥, 任伟, 周光亮, 李映霏, 马骥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6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620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天然气储气设施集约高效建设,避免可能出现的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分析川渝地区天然气储备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总结出当前川渝地区在天然气储备能力方面存在的3个问题:LNG工厂和储气罐建设可能面临重复建设;储气设施相对独立,互联互通程度不足造成资源浪费;现有市场机制未健全,储气设施盈利的商业模式亟待建立等。再通过多路径措施开展储气设施建设,提出川渝区域储气能力提升策略及实施路径,以期达到保障天然气产运储销安全平稳运行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坚持集约高效的原则,通过整合地下储气库、LNG加工厂及配套储罐、高压球罐、枯竭气井、生物天然气项目土地储备等现有资源提升储备能力;② 确立三级调峰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储气设施盈利水平,有助于盘活储气设施存量,提高设施利用效率;③ 拓宽储气调峰盈利渠道,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进而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结论认为:随着市场不断完善,储气设施的经营、使用主体将不断增多,价格管制的放开将使天然气储采行为更加市场化,储气调峰建设的政策环境也将不断完善,坚持有机整合的集约高效储气设施建设思路,将有效推动储气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 隋朝霞, 孙曼丽, 张丹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6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585KB)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3060”目标将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这将给传统能源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公认最清洁的低碳化石能源的天然气,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长期发挥重要桥梁作用和平衡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能源规模化增长的影响和冲击。基于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深入分析了国内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即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将保持长期增长趋势,同时可再生能源电力及新能源将挤占部分天然气需求增长空间,并提出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基于此,为了促进天然气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国家安全可靠的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4个方面的应对策略:① 坚持天然气长期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② 优化多元化天然气资源供应体系,增强资源供应保障能力;③ 发展天然气发电,为电力系统转型提供可靠支撑;④ 推动需求侧天然气高效利用,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 经营管理
  • 黄婕, 李懿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 15(3): 80-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1.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463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应对油气田地面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项目总投资大、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采买设备多等特征的问题。依据工程实例以及成本数据,通过比对全面动态造价管理和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在设计、采购、施工等不同方面工作的差异,分析得出全面动态造价管理在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中的优势,指出当前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 全面动态造价管理能够从工程建设初期就掌握造价管控的主动权,尽可能保证项目实际建设费用与工程预算相接近;② 在全面动态造价的控制下,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可以实现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③ 通过采取全面动态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工程建设质量与成本控制工作的协调发展。结论认为,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全面动态造价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