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28
  

  • 全选
    |
    宏观研究
  • 路用瑞, 渠继航, 郭文玉, 毕晓光, 印树明, 代晓东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1950KB) ( ) 可视化 收藏
    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为20年最低,但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27 %,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其中石油储采比较低,产量降低,消费增速放缓;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快速提高,天然气消费增速为世界第一;煤炭虽然仍是中主要燃料,但是其产量和消费量都连续下滑,其他能源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消费超过美国。预计今后我国能源消费持续低速增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占比有望下降到42 %,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天然气产能和消费量不断攀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有望提升至20 %。
  • 地质勘探
  • 赵聪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1915KB) ( ) 可视化 收藏
    辽东湾LD27-2井区位于渤海区域辽东湾辽中凹陷南端,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该地区东营组砂组划分、沉积相特征、储层特征等进行研究。沉积相以三角洲和湖泊相为主,主要发育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坝间、分流间湾、远砂坝、滨湖、滨湖砂坪、滨湖泥坪。预测了研究区E3d1-3和E3d2u-3等两套砂体,E3d1-3砂体分布在河口坝沉积微相中,E3d2u-3砂体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研究区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其中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物性较好,推测为有利储层发育区。
  • 尹帅, 范子宜, 赵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9-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2118KB) ( ) 可视化 收藏
    煤系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压实程度高、单层厚度小、强非均质性及强各向异性特征,裂缝预测难度大。利用具有高分辨率优点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评价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利用变尺度分形概率法对常规测井系列进行数学代换,分析各个常规测井系列对裂缝的敏感性。对纵波时差、密度、自然伽马、浅侧向电阻率、深侧向电阻率及自然电位6条常规测井曲线进行了分形概率分析。该分析法的权重值取1,分形阀值取1。分析认为,山西组煤系致密砂岩裂缝的存在主要能在声波时差及电阻率测井系列中产生较为显著的响应,同时能在自然伽马和密度测井系列中产生弱响应,而裂缝发育程度与自然电位测井参数的关系不显著。因此,在对强非均质性煤系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进行模拟或预测时,可优选声波时差、电阻率、自然伽马及密度4个常规测井系列参数,而自然电位则不建议采用。
  • 天然气开发
  • 张宝, 匡韶华, 曾努, 景宏涛, 曹继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1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1052KB)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克深气田地层出砂严重,影响了气井的安全平稳生产。鉴于压裂改造后出砂井的比例非常高,探索压裂改造后地层出砂的主要原因,对于防止或减缓地层出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利用地层出砂和压裂改造的岩石破坏机理,分析了压裂施工和油气生产过程中近井地层岩石受力状态及破碎情况,探索了压裂改造后地层出砂原因。研究表明,压裂改造施工过程中对地层岩石的挤压作用,不是造成地层出砂的主要原因;生产压差过大造成井壁岩石剪切破坏,是造成压裂后地层出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解释克深气田压裂改造后出砂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旭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534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含CO2气井普遍存在CO2电化学腐蚀会严重影响气田安全生产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的天然气井J11P4H及ES4井为样本井,对模型计算、软件模拟、室内挂片、现场挂片等气井腐蚀速率预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这4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通过样本井的现场应用,得知现场挂片法的预测准确性最高,其次为软件模拟法,而室内挂片法准确性最低,并提出以现场挂片测试结果为基准求取软件模拟腐蚀速率的修正系数以及改进室内挂片试验装置和方法等建议。
  • 刘淼, 张永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2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1236KB) ( ) 可视化 收藏
    海拉尔呼和湖凹陷凝析气藏是典型的双低气藏,其储层岩性复杂、岩石泥质含量高、地层压力系数低,对于该类储层的压裂增产改造一直是国内外技术攻关难点之一。针对本区以往压裂施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储层特征,形成一套针对双低凝析气藏的压裂优化设计新方法,包括根据储层岩石泥质含量和脆性指数确定“造长缝提高裂缝波及体积”的压裂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凝析气藏相态特征、进行以“小级差低砂比长时间加砂工艺”为重点的压裂工艺优化,以及优选“前置增能乳化压裂液”压裂液体系及施工管柱、改进现场控制措施等等。该方法成功应用于HX井压裂改造,单层最大设计加砂量达到102 m3,为未来该区块的精准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 钻井工程
  • 黄媚, 刘强, 张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2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1551KB) ( ) 可视化 收藏
    LG70井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部署在川西北部地区的一口重点探井,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域下二叠系储层及含流体性质,决定加深钻探至下二叠系。LG70井在加深钻进实施过程中,在茅口组钻遇“喷漏同存”的复杂情况,后续钻进主要面临着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的难题,同时还有小井眼条件下井底压力波动敏感、高含硫以及固井易发生漏失等难点。通过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作业,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压力控制,避免了井底压力剧烈波动,减少了钻井液漏失量,在复杂条件下安全顺利钻达完钻层位,完钻井深为7 793 m。∅114 mm尾管固井施工采用精细压力控制,实现了安全固井。
  • 李庭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29-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622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证正常进行柱塞气举和减少柱塞上部与下部气液之间的气窜损失,可在柱塞外壁开设一定数量和尺寸的环形凹槽来达到紊流密封的效果。因此,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将柱塞周围流场中流体的最高流速作为衡量气窜漏失情况的依据,通过建立开槽尺寸不同与不同开槽数目的柱塞三维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流场数值模拟,以探究开槽尺寸与开槽数目对柱塞密封性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柱塞运动过程中的密封性,在柱塞整体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较密的开槽分布可以实现较大的开槽尺寸和较多的开槽数目,从而显著降低气窜的最高速度,更好地实现柱塞上部与下部的密封。建立了较为符合油气井实际生产情况的物理几何模型,并对其气窜速度进行了流体数值模拟分析。
  • 地面工程
  • 田绘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3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532KB)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滚动开发的推进,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大牛地气田出现了地层压力降低、气井油压逐年递减的情况,为此有必要开展二次增压工程。经过调研分析和论证对比,并通过软件模拟,明确了大牛地气田二次增压工程的增压布局(单站增压)、增压工艺(高低压分输工艺和高低压混输工艺结合)和压缩机的选型(气驱压缩机),同时也确定了二次增压工程的时机(2017年开始分步实施二次增压)。优选了A号和B号两座集气站作为先导试验站,根据其投资和成本分别进行了经济评价,经分析A号站投资回收期为3.9年,B号站投资回收期为2.3年,故两座集气站二次增压工程均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 王任, 谭超, 范伟, 潘国耀, 赵飞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36-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1568KB) ( ) 可视化 收藏
    水毁灾害是长输油气管道中普遍存在且会间接危害管道安全的特殊灾害,其不同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常规地质灾害会造成瞬间、毁灭性的破坏,通常会导致管道上覆土体被冲蚀、管道护坡工程被破坏,造成露管、悬管、漂管等危害。结合多年来在管道保护上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水毁灾害的发育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了水毁灾害对管道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建议。
  • 马国光, 姚丽蓉, 钟荣强, 谷英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39-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1008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某LNG接收站蒸发气(BOG)再冷凝控制系统的平稳性和适用性,对接收站工艺流程及关键参数作了阐述,依据运行参数和控制方案,利用Aspen Hysys软件建立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的动态模型。在实际生产运行中考虑并分析了包括关停低压泵、外输量增大、BOG处理量频繁波动等出现不同扰动情况时再冷凝器系统参数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低压泵关停时再冷凝器压力迅速升高至压力报警值,再冷凝器放空阀打开,应先停BOG压缩机,以避免再冷凝器迅速超压带来的危险;BOG处理量波动时,进入再冷凝器的冷凝LNG流量变化滞后于进入再冷凝器BOG流量的变化。当前系统控制方案可以较精确得实现对进出再冷凝器物料的控制,但存在比值控制方式滞后性及总物料量不受控制的不足。
  • 任众鑫, 李建君, 巴金红, 蒋海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43-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664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内在建的盐穴储气库其盐岩大都具有品位低、泥质夹层较多、不溶杂质含量较高的特点,对堆积物的形成及存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基于微积分原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对其堆积各项体积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堆积物扩容体积的评价方法,并对相应扩容工艺进行了优选分析,最后结合现场生产和堆积物条件,在国内金坛某库区A井完成了扩容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据分析结果充分利用堆积空隙体积多排出残余卤水近5 000 m3,腔体实现了有效扩容,扩容方案应用可行。
  • 市场与价格
  • 李春, 宋光, 肖卫萍, 吴茜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4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427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电力及天然气等能源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有必要分析气电合作发展,促进电力和天然气销量增长、供用双赢。分析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天然气销售企业与电力企业合作双赢的可能性,研究认为气电合作具备可行性,可以采取带气加工方式和气田夏秋联销模式。
  • 梅琦, 曾伟, 卢栎羽, 姚宇飞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4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526KB)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页岩气革命带动了全球页岩气开发,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不是大型石油公司,而是本土的独立石油公司。分析了美国独立石油公司的特点和优势,独立石油公司拥有的企业家精神、相互协作分工和灵活的融资方式都是其成功引领页岩气革命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我国的民营石油企业可以借鉴美国独立石油公司的经验,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着重技术创新,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国有石油公司形成互补共同开发页岩气。
  • 邱文, 叶畅, 张友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5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372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使用天然气的工业园众多,如何合理、有序安排工业园区天然气的使用下是开发终端市场面临的现实问题。工业园区能否有效、合理使用天然气涉及到的因素较多,需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甄别,对影响因素较多的事件进行定量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较好的选择。在采用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工业园区市场开发的等级划分排序模型,并在实际工作进行了应用,所建立的等级划分排序模型能有效地支撑工业园区的市场开发工作,所得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较高。
  • 贺志明, 杜奇平, 罗凌睿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634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家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遵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体制改革目标和管理模式,立足西南油气田的优势与特点,提出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产购储销一体化改革模式,分析了产购储销一体化对油气田天然气销售的作用,并结合油气田推行产购储销一体化天然气销售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阐明推行产购储销一体化是西南油气田天然气销售体制改革的优选路径。
  • 罗凌睿, 贺志明, 吴杨洁, 张友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6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408KB)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环保指标考核的日益严格,川渝地区2016年持续雾霾天气,使得政府环保压力倍增。川渝地区拥有天然气产地优势,实施“煤改气”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川渝地区实施“煤改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区域市场实际情况,从政策、资金、资源、服务和供气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与之适应的营销策略,并通过对夹江地区推行“煤改气”实例证明,实施“煤改气”能有效改善大气污染,能拓宽天然气利用方向,扩大天然气市场规模,使燃气企业在能源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助力区域经济环境和谐发展。
  • 徐婧源, 薛燕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65-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350KB)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经济效益评价部分主要是对项目财务效益和投资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是油气田企业最关注的方面之一。为此,按照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编制要求,总结A线输气管道工程后评价编制经验,着重分析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分别从投资水平横向对比对象选择、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参数取值及经济效益后评价方法补充等方面提出建议。研究认为天然气管道建议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应把握好横向对比对象的选择和计算参数的选取,引入资产安全性收益概念作为项目经济收益的补充。
  • 经营管理
  • 李季, 贾佳, 张青燕, 钟长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68-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431KB)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商业化是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过程,而在油气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技术有形化、价值化以及商业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分析了油气技术有形化、价值化以及商业化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在油气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和应对策略建议。研究认为:为了进一步促进油气科技成果的商业化,需要建立油气技术专业交易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油气技术交易基础数据库建设以及加强技术交易专业人才体系建设。
  • 岳明亮, 张国强, 信召玲, 郝仲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7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1521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现场测井监督人员面对复杂情况的决策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同时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测井团队亟需建立并强化一套完整有效的决策管理体系。运用博弈论和决策论等运筹学基本思想,结合现场应用实例,通过预算管理和决策分析进行成本控制。结果表明:全局策略原则、剔除严格劣势策略、换位思考、最佳策略≠最佳结果、均衡点原则等思想贯穿于测井作业复杂情况决策的过程中,运筹学思想可以形成一套四步式测井决策管理体系,包括问题、策略、分析、决策。
  • 蒋龙, 李吉, 崔陈东, 钟健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7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373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今国有油气企业在薪酬体系上存在的薪酬考评分配制度缺乏竞争性、薪酬契约化未充分体现、员工薪酬市场化观念不强等问题,引入了薪酬市场化的激励方式,阐述了其涵义及特征,分析了激励方式实施的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建立动态的员工薪酬考评办法、完善企业的薪酬激励契约制度以及培养员工良好的薪酬市场化道德价值观等方法,有助于推动油气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 芦絮飞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 11(5): 78-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7.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1082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还不够平衡、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受到若干“瓶颈”问题的制约,企业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广度、力度及效果还不太理想。为此,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认为: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审计服务方式等措施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